(三)
【背景资料】
某城市跨线桥工程,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其中主跨跨径为30m并跨越一条宽20m的河道;桥梁基础采用直径1.5m的钻孔桩,承台尺寸为12.0m×7.0m×2.5m(长×宽×高),承台顶标高为+7.0m,承台边缘距河岸最近距离为1.5m;河道常水位为+8.0m,河床底标高为+5.0m,河道管理部门要求通航宽度不得小于12m。
工程地质资料反映:地面以下2m为素填土,素填土以下为粉砂土,原地面标高为+10.0m。项目部进场后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并对钻孔桩、大体积混凝土、承重支架模板、预应力张拉等关键分项工程编制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项目部的安全负责人组织项目部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后开始施工。第一根钻孔桩成孔后进入后续工序施工,二次清孔合格后,项目部通知商品混凝土厂家供应混凝土并准备水下混凝土灌注工作。首批混凝土灌注时发生堵管现象,项目部立即按要求进行了处理。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在跨越河道段采用门洞支架,对通行孔设置了安全设施;在河岸两侧采用满布式支架,对支架基础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并明确在浇筑混凝土时需安排专人值守的保护措施。
上部结构施工时,项目部采取如下方法安装钢绞线:纵向长束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穿入管道;两端张拉的横向束在混凝土浇筑之后穿入管道。[2009年真题]
问题:
1.结合背景资料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补齐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2.说明项目部安全技术交底的正确做法。
3.分析堵管发生的可能原因,给出在确保桩质量的条件下合适的处理措施。
4.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支架还应满足哪些技术要求?
5.浇筑混凝土时还应对支架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6.补充项目部采用的钢绞线安装方法中的其余要求。

参考答案: 1.根据背景资料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可以看出,需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工程包括:基坑支护、脚手架工程、降水工程、土石方开挖工程。
2.项目部安全技术交底的正确做法: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所有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进行书面交底,履行签字手续并形成记录归档。
3.(1)堵管发生的可能原因:灌注导管破漏、灌注导管底距孔底深度太小、完成二次清孔后灌注混凝土的准备时间太长、隔水栓不规范、混凝土配制质量差、灌注过程中灌注导管埋深太大等。
(2)在确保桩质量的条件下合适的处理措施为:可用长杆冲捣管内混凝土,用吊绳抖动导管,或在导管上安装附着式振捣器等使隔水栓下落。如仍不能下落时,则须将导管连同其内的混凝土提出钻孔,进行清理修整,然后重新吊装导管,重新灌注。一旦有混凝土拌合物落入井孔,须将散落在孔底的拌合物粒料等予以清除。当灌注时间已久,孔内首批混凝土已初凝,导管内又堵塞有混凝土,此时应将导管拔出,重新安设钻机,利用较小钻头将钢筋笼以内的混凝土钻挖吸出,用冲抓锥将钢筋骨架逐一拔出。然后以黏土掺砂砾填塞井孔,待沉实后重新钻孔成桩。
4.在支架上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包括:
(1)支架的稳定性,强度、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支架的立柱应保持稳定,并用撑杆固定。验算倾覆的稳定系数不得小于1.3。受载后挠曲的杆件(盖梁、纵梁),其弹性挠度不得大于相应结构跨度的1/400。
(2)支架的弹性、非弹性变形及基础的允许下沉量应满足施工后梁体设计标高的要求。
(3)支架应设置预拱度。
5.浇筑混凝土时,应能够抵抗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偶然冲撞和振动。
(1)支架立柱必须安装在足够承载力的地基上,立柱底端应设垫木来分散和传递压力,并保证浇筑混凝土后不发生超过允许量的沉降量。
(2)船只或汽车通行孔的两边支架应加设护桩,夜间应用灯光标明行驶方向。施工中易受漂浮物撞击的河中支架应设坚固的防护设备。
(3)用撑杆固定支架,确保稳定性。
(4)采取防止支架不均匀下沉的措施。
(5)支架、拱架安装完毕,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安装模板;安装模板应与钢筋工序配合进行,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工序结束后再安装;安装墩、台模板时,其底部应与基础预埋件连接牢固,上部应采用拉杆固定;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设施。
(6)浇筑混凝土和砌筑前,应对模板、支架和拱架进行检查和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
6.项目部采用的钢绞线安装方法中的其余要求包括:
(1)先穿束后浇混凝土时,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检查管道并确认完好;浇筑混凝土时应定时抽动、转动预应力筋。
(2)先浇混凝土后穿束时,浇筑后应立即疏通管道,确保其畅通。
(3)混凝土采用蒸汽养护时,养护期内不得装入预应力筋。
(4)穿束后至孔道灌浆完成,应控制在下列时间以内,否则应对预应力筋采取防锈措施:①空气湿度大于70%或盐分过大时,7d;②空气湿度40%~70%时,15d;③空气湿度小于40%时,20d。
(5)在预应力筋附近进行电焊时,应对预应力筋采取保护措施。
解题思路: >>>立即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