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单项选择题

发布于 2017-10-11 17:22  编辑:昕昕
0

2013年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单项选择题

 

1.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互补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

差异性在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层次上存在着,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次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比如,有人“聪明早慧”,有人则“大器晚成”。

专家点拨: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考试的重点之一,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差异性。考生需要了解其各自的含义、特点和一般表现,能根据给出的案例或者短句分析出对应的规律。

 

2.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进步的暂停现象,这在心理学上称为(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回退现象

D.高原现象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发展到某一阶段,常常会出现进步的暂停现象,这被称为高原现象。如果个体继续努力,一段时间后,又会逐渐进步。专家点拨:“高原现象”一词源于教育心理学中动作技能的学习曲线。

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练习者开始进步快,技能学习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现象。相当多的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其实这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停止不前的现象,心理学称为“高原现象”。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孟子》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

题干中的话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出自《学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

 

4.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A.夏朝

B.殷商

C.西周

D.春秋战国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

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专家点拨:《汉书*儒林传》记载:“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痒,周曰序。”“校”“痒”“序”都是学校的名称。

 

5.发挥教育合力必须注意H种教育形态的有机结合,这三种教育形态是以下哪三种?

①家庭教育②学校教育③社会教育④自我教育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

广义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种教育形态。对学生进行教育必须发挥三者的教育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6.通过对儿童的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等的分析以了解儿童的研究方法是( )。

A.作品分析法

B.文献分析法

C.行为分析法

D.调查分析法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儿童的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等的分析以了解儿童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深入细致地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但一般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7.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A.刺激与反应

B.同化与顺应

C.平衡与守恒

D.尝试与顿悟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

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8.儿童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速度最快的领域是( )。

A.思维

B.注意

C.感知觉

D.记忆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

新生儿时,嗅觉、味觉已经有所发展,此时也有了听觉,之后,其他的感知觉也迅速地发展起来。

 

9.小学三(1)班班主任李老师用了一支比较别致的笔,不久全班多数同学也用上了和李老师一样的笔,这说明小学生具有( )。

A.依赖性

B.接受性

C.向师性

D.可塑性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

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表现尤为明显。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专家点拨:所谓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可塑性”指人继续被培养改造的可能性及上升空间。题干给出案例体现的是学生对教师的模仿,符合“向师性”的概念。

 

10.一名小学生决心改掉上课迟到的缺点,冬天一到,他又迟迟不肯起床,结果还是频频迟到,要对该生进行教育,应着重强化其(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认识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

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做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埋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道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这名小学生虽然下定决心改正,但仍然频频迟到,这说明他不能坚持,道德意志不强,因此教师需要着重强化他的道德意志。

 

 

推荐阅读: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经验谈

 

 

延伸阅读:

更多教师从业资格证考试报考条件、考试时间和历年真题在这里>>>教师资格证考试

想考试拿高分? 考无忧助你考试无忧>>>专家推荐在线考题

本文网址:http://www.k51.com.cn/info/jszgzks/1710/1114738.html
选择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