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重点小汇总,送给你,问你要不要?

发布于 2018-08-16 08:56  编辑:simi
0
卫生高级职称考试试题 卫生高级职称考试题


医学备考内容繁多,让很多考生有些不知道如何去复习,抓不住重点,下面是考无忧小编为您整理的一些病理学重点,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1】病理切片的含义是什么?病理切片是病理标本的一种吗?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制作病理切片的方法是什么?制作病理切片有哪些意义和作用?

 

考生疑问:如何概述病理切片的含义?

考无忧小编解答:病理切片是病理标本的一种。

 

取一定大小的病变组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制成病理切片〔通常将病变组织包埋在石蜡块里,用切片机切成薄片,再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用显微镜进一步检查病变。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作出病理诊断。

 

制作时将部分有病变的组织或脏器经过各种化学品和埋藏法的处理,使之固定硬化,在切片机上切成薄片,粘附在玻片上,染以各种颜色,供在显微镜下检查,以观察病理变化,作出病理诊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例题:

1、对于制备病理切片的剖检病料,以下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病料放人冷冻冰箱

B.病料放人福尔马林固定液

C.采取病变略带正常组织的病料

D.病料的大小以1.5×1.5×0.5cm为宜

E.以上都是

答案:A

 

2、组织病理切片的处理流程是()。

A.脱水、包埋、染色、切片

B.染色、包埋、脱水、切片

C.包埋、染色、切片、脱水

D.脱水、包埋、切片、染色

答案:D

 

 

 

 

 

 

 

 

2】病理切片的制作方法是什么?

病理切片的制作流程中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和包埋、切片和贴片、染色和封片等各个步骤具体有哪些方法?什么是小块组织固定法、注射灌注固定法和蒸汽固定法?

 

疑问:病理切片的制作方法有哪些?

解答:包括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和包埋、切片和贴片、染色和封片等。

1.取材

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

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2)注射、灌注固定法:某些组织块由于体积过大或固定液极难渗入内部,或需要对整个脏器或整个动物体进行固定。这时宜采用注射固定或灌注固定法。将固定液注入血管,经血管分支到达整个组织和全身,从而得到充分的固定。

 

3)蒸汽固定法:比较小而厚的标本,可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固定法。如血液涂片,则应在血片未干燥前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接触固定。

最常用的固定液有10%甲醛固定液和95%乙醇固定液。

 

3.脱水透明

标本经过固定和冲洗后,组织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必须将组织块内的水分置换出来,这一过程叫做脱水。无论是用石蜡切片,还是用火棉胶切片,都必须除去组织中所含水分,因含水组织与石蜡、火棉胶等包埋材料不相容,常用的脱水剂为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乙醇。

 

脱水的步骤是:80%90%95%100%各种浓度乙醇2小时,此过程可用脱水机自控完成。

丙酮也是一种脱水能力很强的脱水剂,但因其脱水能力很强,对组织有剧烈收缩作用,在制作科研、教学切片时一般不用该试剂。因乙醇、丙酮等不溶于石蜡,还要经过一个能溶于石蜡的溶剂替代过程称为透明。常用的透明剂有二甲苯、三氯甲烷、水杨酸甲酯等。

 

4.浸蜡、包埋

1)使石蜡浸入组织中,取代组织中含有的透明剂。

2)包埋:将浸蜡后的组织置于融化的固体石蜡中,石蜡凝固后,组织即被包在其中,称蜡块,此过程称为包埋。

 

5.切片和贴片

1)修整蜡块:可视其组织的大小,在组织边缘约0.10.2cm处,切去余蜡部分,否则易造成组织皱缩不平。

2)准备好切片用具:切片刀、毛笔、眼科镊子(弯)、漂烘温控仪

3)安装蜡块:将修好的蜡块安装在金属或木制持蜡器上。

4)安装切片刀:将切片刀安装在切片机的刀台上,把刀台上的紧固螺丝旋紧,使切片时不产生振动,能保持一定的切片厚度。

5)切片的厚度:切片机的厚度调节器上刻有050μm025μm,可任意选择其厚度,石蜡切片的厚度一般在46μm

6)切片

7)铺片:用眼科镊子镊起蜡带轻轻平铺在4045℃的水面上,借水的张力和水的温度,将略皱的蜡带自然展平。

8)贴片、烘片:待切片在恒温水面上充分展平后,将蜡片捞到载玻片的中段处倾去载玻片上的余水,置入6065℃恒温箱内或切片漂烘温控仪的烘箱内烤片1530分钟,脱去溶化组织间隙的石蜡。

 

6.染色和封片

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这种方法对任何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和应用各种包埋法的切片均可使用。苏木素是一种碱性染料,可使组织中的嗜碱性物质染成蓝色,如细胞核中的染色质等;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使组织中的嗜酸性物质染成红色,如多数细胞的胞质、核仁等在H.E染色的切片中均呈红色。

H.E染色程序如下:脱蜡、脱苯、复水、染色、脱水、透明、封固

常规苏木素染色中的对比染色是用伊红,近年来在英、美国家的一些实验室则采用焰红(phloxine,此外也有用桔黄GOrangeG)、比布里希猩红(Biebrich scarlet)、波尔多红(Bordeaux red)等作为对比染色。伊红为染胞质、胶原纤维、肌纤维、嗜酸性颗粒等常用的染料。

 

 

 

 

 

 

3】纤维素性炎分析以及纤维素性炎易发生于哪些部位?

 

纤维素性炎分析:

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蛋白,即纤维素。纤维素性炎易发生于粘膜、浆膜和肺组织。

 

纤维素性炎易发生于哪些部位?

1.发生于粘膜:渗出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假膜,又称假膜性炎。白喉的假膜性炎,若发生于咽部不易脱落称为固膜性炎;

2.发生于气管:则较易脱落称为浮膜性炎,易引起窒息。

3.浆膜的纤维素性炎:可引起体腔纤维素性粘连,随后纤维素机化而发生纤维性粘连。

4.发生在肺:除了有大量渗出的纤维蛋白外,还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常见于大叶肺炎。

 

例题:

1、下列关于纤维素性炎的叙述正确是()

A.以中性粒细胞大量渗出为特征

B.出现机化以后便引起纤维素性粘连

病理学主任医师

C.好发于浆膜、黏膜和肺

D.大量纤维素渗出时,可溶解吸收

E.咽白喉时,假膜与黏膜损伤处联系松散,易剥脱

答案:C

解析:纤维素性炎是以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纤维素为其特征,好发于浆膜、黏膜和肺。大量纤维素渗出易发生机化。当咽白喉时,假膜牢固附着于黏膜面,不易脱落。

 

2、在下列肺部炎症中属于纤维素性炎的是()。

A.小叶性肺炎

B.大叶性肺炎

C.支原体肺炎

D.病毒性肺炎

E.肺结核

答案:B

解析:小叶性肺炎为化脓性炎,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为间质性肺炎,肺结核为肉芽肿性炎,大叶性肺炎为纤维素性炎,故正确答案为B

 

 

 

 

 

 

4】外阴横纹肌肉瘤病理有哪些?

1)大体:按瘤细胞、胶原、黏液样基质的含量而呈现不同的肉眼形态,且常伴出血、坏死、囊性变、溃疡形成等继发性改变。

 

2)镜检:胚胎型中散在数量不等的典型横纹肌母细胞,瘤细胞小,分化差,多为圆形、椭圆形,少数细胞为梭形、带状或蝌蚪状,细胞明显异型且核深染,胞浆丰富,嗜伊红。瘤细胞倾向于围绕在血管周围,细胞排列松散,其间有大量的黏液样基质而胶原量少。葡萄簇型为胚胎型的变型,多发生于黏膜下层,凸向表面形成息肉状或葡萄状黏液样肿块。

 

通常在上皮下区有致密的圆形或短梭形瘤细胞区,称为“形成”层(cambiumlayer)。腺泡型有低分化圆或卵圆形的瘤细胞不规则聚集而成,周围有致密、透明变的纤维间隔分开,中间区细胞失去粘连形成不规则的腺泡样腔隙,间隔中常有扩张的血管,多核巨细胞常见。也有表现为实性腺瘤状,与胚胎型较难鉴别,需借助细胞遗传学检查。电镜下可见胞浆内出现平行相间排列的粗、细肌丝,原始肌节和Z带物质等。

 

 

 

 

 

 

 

 

5】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互相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血液中存在着相互拮抗的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生理状态下,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不断地被激活,从而产生凝血酶,形成微量纤维蛋白,沉着于血管内膜上,但这些微量的纤维蛋白又不断地被激活了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所溶解,同时被激活的凝血因子也不断地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所吞噬。

 

上述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动态平衡,即保证了血液有潜在的可凝固性又始终保证了血液的流体状态。然而,有时在某些能促进凝血过程的因素作用下,打破了上述动态平衡,触发了凝血过程,血液便可在心血管腔内凝固,形成血栓。

 

无论心或动脉、静脉内的血栓,其形成过程都从血小板粘附于内膜裸露的胶原开始。当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后最后产生的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水解,其纤维蛋白单体再聚合成纤维蛋白多聚体(纤维素)。纤维素和内皮下的纤维连接蛋白共同使粘集的血小板堆牢固地粘附于受损内膜表面,不再离散,形成境下均匀一致、无结构的血小板血栓,电子显微镜下,血小板彼此紧密接触,轮廓仍然保存,但内部颗粒已消失。在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有少量纤维素存在。

 

例题:

1、血栓形成是指()。

A.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B.在活体组织内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C.心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D.在活体的心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相互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E.活体组织内红细胞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答案:D

 

2、血栓形成的条件是()。

A.血流缓慢

B.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C.凝血因子激活引起血液凝固性增加

D.血液形成漩涡

E.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

答案:ABCD

 

 

 

 

 

 

6】高尔基体的病变有哪些表现?

1.高尔基体肥大:高尔基体肥大见于细胞的分泌物和酶的产生旺盛时。巨噬细胞在吞噬活动旺盛时,可见形成许多吞噬体、高尔基复合物增多并从其上断下许多高尔基小泡。

 

2.高尔基体萎缩:在各种细胞萎缩时可见高尔基体变小和部分消失。

 

3.高尔基体损伤:时大多出现扁平囊的扩张以及扁平囊、大泡和小泡崩解。

 

 

 

 

 

 

7】全血细胞减少病症体征有哪些?

分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以获得性居绝大多数。

 

先天性再障甚罕见,其主要类型为Fanconi贫血。获得性再障可分原发和继发性两型,前者系原因不明者,约占获得性再障的50%;又可按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不同综合分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国外按严重度划分出严重型再障,后者划分标准须血象具备以下三项中之二项: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骨髓细胞增生程度低于正常的25%,如再障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出血、感染。临床表现的轻重取决于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也与临床类型有关。

例题:

1、全血细胞减少最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理学主任医师

D.白血病

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答案:C

 

2、下列哪些疾病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巨幼细胞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脾功能亢进

答案:ABCDE






考无忧小编告诉您:

用青春定义我们今日的时光,用幸福计算我们灿烂的明天,用永远讨论我们未完成的梦想,用祝你成功设置我们各自不一样的理想,用复习病理学重点来衡量你的努力!


 






考无忧小编推荐:

更多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报考条件、考试时间相关资讯,请点击>>>卫生高级职称考试

专家推荐在线做题(含历年真题),点击在线刷题>>>病理学试题

考试想拿高分考无忧助你考试无忧!点击题库下载>>>病理学题库


本文网址:http://www.k51.com.cn/info/yxgjzcks/1808/1644469.html
选择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