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降水方法有哪些?

发布于 2018-01-17 15:57  编辑:XIE
0

问:常见降水方法有哪些?


(一)明沟、集水井排水

(1)当基坑开挖不很深,基坑涌水量不大时,集水明排法是应用最广泛,亦是最简单、经济的方法。明沟、集水井排水多是在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50m设置集水井,使基坑渗出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将其排出基坑外(见图1K413021-1)。

(2)排水明沟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0. 4m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O.3m。排水明沟的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 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以保持水流畅通。明沟的坡度不宜小于0.3%,沟底应采取防渗措施。

(3)集水井的净截面尺寸应根据排水流量确定。集水井应采取防渗措施。

(4)明沟、集水井排水,视水量多少连续或间断抽水,直至基础施工完毕、回填土为止。

(5)明沟排水设施与市政管网连接口之间应设置沉淀池。明沟、集水井、、沉淀池使用时应排水畅通并应随时清理淤积物。

(6)当基坑开挖的土层由多种土组成,中部夹有透水性能的砂类土,基坑侧壁出现分层渗水时,可在基坑边坡上按不同高程分层设置明沟和集水井构成明排水系统,分层阻截和排除上部土层中的地下水,避免上层地下水冲刷基坑下部边坡造成塌方。


(二)井点降水

(1)当基坑开挖较深,基坑涌水量大,且有围护结构时,应选择井点降水方法。即用

真空(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或管井深入含水层内,用不断抽水方式使地下水位下降至坑底以下,同时使土体产生固结以方便土方开挖。

(2)轻型井点布置应根据基坑平面形状与大小、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而定。当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可采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当基坑(槽)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宜采用双排井点,布置在基坑(槽)的两侧,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井点。挖土运输设备出入道可不封闭,间距可达4m,一般留在地下水下游方向。

(3)轻型井点宜采用金属管,井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O~1.5m(距离太小易漏气)。井点间距一般为0. 8~1.6m。集水总管标高宜尽量接近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水流方向有0.2 5%~0.5%的上仰坡度,水泵轴心与总管齐平。井点管的人土深度应根据降水深度及储水层所有位置决定,但必须将滤水管埋入含水层内,并且比挖基坑(沟、槽)底深0.9~1.2m,井点管的埋置深度应经计算确定。

(4)真空井点和喷射井点可选用清水或泥浆钻进、高压水套管冲击工艺(钻孔法、冲孔法或射水法),对不易塌孔、缩颈地层也可选用长螺旋钻机成孔;成孔深度宜大于降水井设计深度0. 5~1. Om。钻进到设计深度后,应注水冲洗钻孔、稀释孔内泥浆。孔壁与井

管之间的滤料应填充密实、均匀,宜采用中粗砂,滤料上方宜使用黏土封堵,封堵至地面

的厚度应大于1m。

(5)管井的滤管可采用无砂混凝土滤管、钢筋笼、钢管或铸铁管。成孔工艺应适合地层特点,对不易塌孔、缩径地层宜采用清水钻进;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时,应在钻进到孔底后清除孔底沉渣并立即置入井管、注入清水,当泥浆相对密度不大于1.05时,方可投入滤料。滤管内径应按满足单井设计流量要求而配置的水泵规格确定,管井成孔直径应满足填充滤料的要求;井管与孔壁之间填充的滤料宜选用磨圆度好的硬质岩石成分的圆砾,不宜采用棱角形石渣料、风化料或其他黏质岩石成分的砾石。井管底部应设置沉砂段。


小编推荐:

点击这里查看一级建造师考试最新资讯

想要顺利通过一级建造师考试吗?点击立即做题:一级建造师考试题库


本文网址:http://www.k51.com.cn/info/yjjzs/1801/1720525.html
选择分享到: